首页 > 探索发现 > >正文

湖南大学生“乡”约夏天,有点潮

来源:腾讯网2023-08-10 16:15:35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黄京 实习生 龙思汝刘良语周巧

让非遗“活”起来,让文创“美”起来,让IP“亮”起来……为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感受祖国发展,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感受时代脉搏,培养勇担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与往年一样,湖南各高校学子利用一年一次的暑期时间深入村庄,利用自己的学识为村庄创造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思路。今天,一起听听他们的“下乡”故事。


(资料图)

以IP赋能让文化“潮”起来

文化产业不断崛起,并大多以打造IP为核心,一个故事、一首音乐、一个形象都可以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广为流传。

怀化市沅陵县杜家坪柳林村的柳树枝繁叶茂,一片迷人的景色让人如痴如醉,在这里不仅有柳树,还有茶园、酒厂以及当地特色产品……为了让柳林村的特色让更多人走进、了解、感受,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赴怀化市沅陵县柳林村博士服务团暨文化创意工坊队前往柳林村,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文旅+”优势产业调研。

“初到柳林村,我就体验到了‘云上村庄出泉水,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独特魅力。”实践团队长肖鑫宇表示。在充分了解当地需求后,结合地方特色展开品牌设计活动。他们精心打造了柳林村IP形象“柳小林”、游玩地图、宣传手册,优化村牌匾、宣传海报、外墙展板、土特产外包装和柳林村logo的设计,使该村的品牌形象更加年轻化。目前,以“柳小林”为主题的表情包已经上线微信,茶叶、黄精酒等产品的包装也已完成更新。

无独有偶,在被称为“竹海山乡”的湘乡市中沙镇公略村,也有一支来自湘潭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此为当地文旅发力。实践团结合公略村“红色文旅+绿色生态”融合发展之路,深挖当地红色文化因子,开展了红色文旅形象设计,精心打造了公略红色IP形象;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融合,设计了公略村特色绿色农产品品牌IP及产品包装,助力公略村绿色农业发展。

“艺术创作源自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最终也应服务于人民群众生活。作为艺术类学生,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多深入基层,多深入群众,用手中的笔绘就更多歌颂幸福生活、歌颂美好时代的好作品。”实践团成员潘勇良说。

传承非遗文化,走进长沙快板

“长沙快板一开始叫数来宝,是乞丐沿街乞讨时的一种演唱方式。后来,在民间艺人不断改编、更新以及创作下,形成了现在的曲艺表演形式。”长沙快板第三代传人熊梦鹤向前来学习的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学子们热情地介绍道。

7月中旬,该学院暑期三下乡“行山河路远观民生百态”发展成就观察团前往长沙县江背镇长沙快板传习所学习并欣赏民间快板剧,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熊梦鹤更是向大家仔细全面介绍了长沙快板的基本打法以及发展历程,让大家对于长沙快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观察团拜访当天正赶上熊梦鹤的艺术团彩排,艺术团为观察团带来了一段长沙弹词《捡了宝贝的娘》快板剧表演,艺术团全情投入、节奏明快、词句顺口,十分接地气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观察团成员跃跃欲试,都想亲身体验快板的魅力,熊梦鹤悉心指导学生体验快板打法。观察团成员何梓恒体验完后兴高采烈地说道“今天我不仅欣赏了快板剧,自己还学习了怎么打快板,我感觉长沙快板很有意思,回去之后我也会买个快板研究研究。”

“你们这些年轻人对快板文化感兴趣,能来了解快板文化我好开心,我创办这个‘传习所’就是为了让更多知道、熟悉‘长沙快板’,只有你们这些年轻人关注快板文化了,这个传统技艺才能一直传承下去。”熊梦鹤说道。

数字文创,传递文明密码

“苗族没有文字,以针梭当笔,以彩线当墨,将几千年的精神文脉与文化母题都绣在衣裙上。”湘潭大学“微”分时代巨变·“数”说乡村振兴“三下乡”实践团走进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苗绣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用数学语言转译湘西苗绣中穿越时光的数学之美,探寻其新时代文化内涵。

在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实践团为助力湘西苗绣经典图纹的数字化传承,发挥数学专业特长,收集、整理了大量典型苗绣作品,使用函数图像拟合、平面曲线研究等方法,从千变万化的造型中提取几何特征,在流传千年的纹样中分析等距、保角变换。

“图形和曲线通过平面旋转、平移变换,就可以构成丰富的苗绣纹路,由此展现苗绣的排阵美、构图美和十字工艺美,蕴含着深厚的数学之美。”团队成员通过对苗绣作品的解析和解构,对苗绣图源的提炼和梳理,发现苗绣中包含菱形、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存在大量的多层短摆线、三次卵形线和黄金螺旋线。

如何寻找数学文化与苗绣工艺的契合点呢?如何将数学元素融入民族文化中,将苗绣转变成数学文创产品呢?队员们创新绣面设计,使用苗绣独特针法绘制莫比乌斯环、笛卡尔心形曲线等数学元素图样,将数学图形与民族特色符号元素结合,尝试将人类上古“文明密码”转化为青年味的“创造密码”,让传统技艺与当下生活和时尚文化彼此交融。

“苗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藏着悠久深邃的精神文明。让苗绣以数学文创产品的方式连接青年人的生活,为新时代传承和发展苗绣文化提供了新思路。”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党委负责人说。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丙二酸商品报价动态(2023-08-10)